合肥热线

警惕“伤春悲秋”,别让季节性抑郁悄悄找上你

更新时间:2023-11-23点击:1413

进入秋冬以来,气温犹如过山车一般,北方多地在11月月初仍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接着又在20天内气温骤降至零下。很多人的情绪也随着气温变得阴晴不定:有些人或许光是看着窗外枯黄的落叶,就莫名伤感起来;也有些人每天都睡不醒、没精神,不仅觉得工作疲累、乏味,连出去玩也丧失了兴趣。

如果这些感受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悲秋综合征”悄悄找上了你。秋冬一直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节,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情绪问题,也往往被称作“悲秋综合征”。据公开媒体报道,今年入秋以来的两个月,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增加了20%左右。

悲秋暗藏抑郁风险,两大诱因需关注

专家认为,“悲秋”情绪的存在可能归因于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秋冬日照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延长,人体的生物节律与神经递质容易发生变化甚至紊乱。例如,大脑内的松果体会分泌更多褪黑素,降低大脑活跃度,影响人体的反应能力,这种环境变化也会影响人体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让人变得更加多愁善感,对周围事物兴趣减少,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

这一生理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息息相关——公认的单胺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个递质通道活性降低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其中5-羟色胺(5-HT)对抑郁的改善和情绪改善起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E)改善患者思维和活动的灵敏度,多巴胺(DA)促进患者的认知、快感和兴趣。一旦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也随之而来。

其次,“悲秋综合征”也有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有专家指出,在过去农耕时代,人们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农作生产活动减少,人体生物钟也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如今大多数人进入秋冬季后依旧面临高强度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甚至年底业绩压力更大,虽不符合从古至今的生物规律,却也只能强行“打卡上班”,这也会引发人们秋冬季节的不适感,没来由的地感到消极、倦怠和抑郁。

因此,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是秋冬季节,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合理规划工作、安排生活,调节自己的状态和情绪。

一过性情绪vs抑郁症,需要专业帮助

数据显示,至少15%的普通人在秋季有抑郁情绪;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发作。然而,由于“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之类的传统观念存在,人们对于秋冬季节所表现出的兴趣下降、精神不振、活跃度降低等抑郁症状接受度较高,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忽略疾病的发生。专家提醒,出现“悲秋情绪”是人之常情,无需过度紧张,但应足够重视。

此外,已治愈的抑郁症患者,在秋冬季的复发风险更高。小林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痊愈,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度成为公司的“金牌销售”,平时和同事朋友相处得也很融洽。但随着秋冬季的到来,他再次陷入了情绪的泥沼:嗜睡,提不起精神,暴饮暴食;年底业绩压力大,却没有工作动力,之前取得的工作成绩仿佛毫无意义;无端的焦虑、易怒,陷入自我怀疑。

专家分析指出,小林的这些表现是许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的典型症状。“悲秋”或许只是一种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正常抑郁情绪,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2周以上,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需要考虑罹患抑郁症的可能,切莫因为季节因素和传统观念降低对季节性抑郁症的警惕。只有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才能准确判断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从而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如何摆脱悲秋烦恼,专家来支招

专家强调,面对秋冬季的负面情绪,应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状态,主动适应秋冬变化。一是坚持运动,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坚持15到30分钟的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促进新陈代谢。二是饮食方面,多补充维生素D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三是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舒缓情绪,或是与朋友聚会等转移注意力,也可以主动向亲友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诉、寻求帮助。

若被确诊为抑郁症,也无需过分担忧。专家特别提醒:抑郁症可防可治,许多患者能从药物及心理治疗中获益,大家若发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问题,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寻求帮助,并遵从医生的用药建议,坚持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在药物选择方面,由于抑郁症与5-HT、NE、DA三大神经递质有关,当前主流抗抑郁药均围绕着神经递质的调控下功夫。然而,大部分抗抑郁药仅对5-HT和NE两个递质有效,但对DA的干预较少,由于无法全面兼顾三大递质,许多患者服药后仍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也深受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困扰。尤其是在秋冬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大多存在动力不足、快感缺失等症状,而这些往往与“快乐激素”——DA相关。

随着首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1类化药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若欣林)的上市并投入临床应用,广大抑郁症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规范的治疗。临床前研究表明,若欣林对于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且不影响体重和脂代谢,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选择。

专家呼吁,抑郁症病程迁延,复发率高,全病程治疗尤为重要,其中抗抑郁药物在中重度抑郁症治疗中更是举足轻重。患者应树立科学、合理的用药观念,走出担心药物依赖、是药三分毒等用药误区;而在临床治疗中,疗效全面、副作用小的药物可以很好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助力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生活、迎接挑战,顺利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