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正是丰收的季节。9月21日,由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乡村新力量 助‘梨’新发展”媒体行正式启动,旨在更好宣传烟台莱阳梨品牌,进一步提升烟台特色农产品在国内的影响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莱阳的梨园种植和深加工基地,详细了解莱阳梨从育苗、种植到深加工、电商、文旅等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利用全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进行采访和宣传,助力擦亮中国梨乡城市名片。
莱阳梨是莱阳最具历史性、唯一性、文化性、知名度最高的标志性特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肉质细嫩、酥脆爽口、止咳润肺而闻名于世,曾被列为皇家贡品和国礼,是“中国四大名梨”“山东水果四杰”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东省第一个水果证明商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品牌价值达11.32亿元。
走进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度假区,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洋溢着梨的清香,沁人心脾。记者在现场看到,已有400多岁树龄的梨树王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生机勃发,苍劲有力。“今年受气候条件影响,梨树结出的果实糖分高,品质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呀。”梨农谭炳岐高兴地介绍道。
莱阳梨产业协会会长孙少君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百年古梨树,莱阳市积极抓好老龄茌梨园改造提升,持续开展老梨树保护与复壮工作。目前,已完成老劣梨园改造1.25万亩,对5万棵古梨树进行了更新复壮,对1021棵400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建立了电子档案、进行挂牌管理,并建设3处古梨树保护示范点,实现莱阳茌梨古梨树保护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追溯化,让古梨树焕发了新青春。“如今,每一棵古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未来将全园推广。”孙少君说道。
好的品质从育苗开始。为了从源头探索莱阳梨好吃的秘密,采访团一行来到莱阳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地参观了莱阳梨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我们这处基地配套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可以更好抵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以科技赋能培强梨产业‘芯片’。坚持做好、做精,主打建设高标准示范果园。”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这处基地共有精品秋月梨果园360亩,亩产4000斤左右,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更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在基地果园里,记者看到,来自上海的企业艾泽公司的员工和果农正在将成熟的秋月梨装箱搬运上车。“我们选择这个基地的产品,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品质和风味过硬,在梨产业这块,莱阳梨是标杆。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果园的生态环境以及坚持树上熟的方式,都很让我们收购商放心,非常高兴能和莱阳的高标准果园建立长期合作共赢关系。”艾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多年来,莱阳市不断优化品种布局,由科研单位、农业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协作,引进和选育出品质优良、适合莱阳种植的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保持品种优势。
目前,莱阳拥有莱阳茌梨、秋月梨、黄金梨、丰水梨、新高梨、西洋梨等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8万亩,年产14.2万吨,全市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当地坚持“以梨兴业”,不断拓展延伸莱阳梨产业链。除了直接售卖的莱阳梨果实以外,莱阳市还大力发展梨产业精深加工,培育起一品堂、沁知园、昌荣等梨加工、出口企业20多家,开发出梨原浆、梨羹、梨膏等系列产品,更有登陆央视平台的“一枝笔莱阳梨汁”饮品。
在梨润堂,该公司负责人向采访团一行介绍了主要产品,从最初研发的梨膏到今年新开发的功夫烤梨,梨润堂一直走在梨产业深加工的最前端。在一品堂,采访团一行观看了该公司的宣传片,并对其产业链进行了深入了解。从“一枝笔莱阳梨汁”到各类果干、果脯,一品堂在果类深加工上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莱阳梨种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也使得“中国梨乡”成为莱阳市一张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关于莱阳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孙少君表示,莱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政府+协会+科研+公司+合作社+梨农六位一体莱阳梨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体系,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莱阳梨产业的大合唱;同时,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打造莱阳梨国内交易市场和国际出口基地;围绕数字经济,建立莱阳梨质量追溯溯源体系,让每一颗莱阳梨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防伪标签,真正把莱阳梨打造成国内第一梨。“后续将围绕科技创新,建立硬核管控,从种植源头一直到消费者终端,都有数据可查,保证到消费者手里都是安全的,质量是达标的,让消费者吃到正宗的莱阳梨。”孙少君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通过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梨农发展,通过深加工带领莱阳梨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